——在湖南文理学院2011年“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 长 魏 饴 2011年3月1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受校党委与行政委托向大会做2011年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回顾(一)“十一五”建设与发展概要“十一五”时期,我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抢抓机遇,开拓奋进,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五年来,学校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校本部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增加到12800人,独立学院在校生增加到7600余人。新增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数达到41个;拥有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1个基础课示范实验室,以及多个省级教学科研与实习训练平台。五年来,我校师资队伍水平大幅提升。798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09人,占20%,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77人,占53%。教学研究方面,先后获得省级以上项目6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3项;科学研究方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科技部、农业部和教育部重点资助项目10项,科研进账经费突破1000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省社科成果奖和市厅级科技成果奖220多项。五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挑战杯”科技制作、数学建模等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多项次,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考试通过率等可比性教学指标均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产学研合作快速推进,与常德市人民政府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家级常德经济开发区、常德市等10多个区县市,以及大湖股份、华南光电(集团)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协议,服务地方成绩显著。五年来,学校通过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支持,推行管理改革,降低运行成本,增加办学收益,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以及人事、财务资产、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关注和改善民生,稳步提高教职工绩效工资。综观“十一五”,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令人惊喜,但存在的不足与教训更值得我们反思。1.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形势的分析和对机遇的把握。“十一五”前期包括“十五”时期,在全国高等教育外延扩张之时,我校当时二三本最多总共才13000人;到“十一五”中期,国家开始紧缩高校学生规模,我们又因为债务不得不连年扩招,面临着既要加强条件建设,又要狠抓内涵建设的双重压力,对此,我们错失的机遇和付出的代价都值得认真总结。2.还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回顾“十一五”,最让我们感到遗憾的就是办学成本意识不强,前期经济管理明显失控。比如,财务预算与财务评估粗放、津贴分配平均主义、人事聘用与管理滞后等。3.还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近几年来,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处理多起与学校有关的司法案件,这些案件大多为前些年所遗留,也有新出现的,都值得我们深刻反省。(二)2010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学校继续夯实基础,加强内涵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成为学校自升本以来发展最好的一年。2010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最明确。——提出了实现“三个转型”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实现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型,即进一步推进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推进向更加注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进一步推进向更加注重办学效益的转型。“三个转型”的提出,使学校明确了发展方向,尤其在办学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发展取向、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等方面较好地统一了思想认识。——制定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大力推进实现“三个转型”发展观的指导下,去年上半年,学校启动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经过学校各个层面的反复研讨,并在全校广泛征求意见,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并下发全校实施。与此同时,学校还精心编制了《“十二五”学科发展规划》、《“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十二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各学院也制定形成了自己的“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年,我们的办学效益最显著。——这一年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一年。去年,在省内二三本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校积极争取招生计划,组织生源,超额完成了招生任务,到校新生共5326人,学生总规模20550人,比2007年增长了38%。——这一年还是学校财政收入最多的一年。学校去年实现财政收入24511万元,超历史水平。其中,财务方面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共计2472万元;工商银行5000万元的项目贷款已全额置换为流动贷款,贷款期内每年将节约70万左右的财务费用;继续教育学院全年完成经济收入1422万元,上缴学校672.35万元,比2009年增加30万元;后勤服务中心通过推行管理改革,终止环卫绿化外包协议,自我经营第四食堂等,圆满完成学校年度限额投入750万元、以确保后勤服务的目标管理任务。 2010年,我们的中心工作成绩最突出。——教学工作成绩斐然。首先,学校加大了教学投入,全年用于添置教学仪器设备的经费总计达到1700万元,创历史新高;其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步修订形成了新的(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方案要求在全省率先试行“三学期”制,专门设置夏季学期用于学生集中实践;第三,组织开展了持续一年的以教研室为基础的听评课活动,全校所有任课教师都参与了这次活动,使教风得到明显改善,教研氛围更加浓厚,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第四,在教学创品牌方面,获得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能手3名、教学成果奖6项、教学改革课题13项等,共计获得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专项经费165万元,教学质量项目数和经费总额均领先省内同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省第二届创业营销大赛总决赛中,我校获得一金五铜和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实现了金奖零的突破。全年共考取225名研究生,126名公务员或选调生,毕业生就业率94%,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科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学校进行了专业结构调整,停办所有专科专业,动画专业改为隔年招生,成功申办新兴专业“建筑电气及智能化”,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学科建设方面,一是成功申报“环洞庭湖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一个省级高校学术创新团队;二是4个省级“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接受验收评估、全部获良好以上评价,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动物学学科评为“优秀”;三是新申报成功“湖南农村居民社会化发展研究”一个省级研究基地;四是获得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各1项,获得省社科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并实现“零”的突破。——科技与产学研工作实现新发展。2010年,全校共获准各级各类科研立项140 项,获立项资助经费873万元。学校制定了《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方案》,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如电信学院李晓峰、陈日新、王文虎等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先后承担“汽车车桥总成装配数据系统研究”、“景区行车安全管理与自动报站系统”研究,获得横向开发经费100多万元,既为企业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土建学院文会军教授创办的“湖南恒至凿岩科技有限公司”,坚持校内校外科研联手,自主研发生产的首批HZCL90顶冲式多功能钻车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我校与常德经济开发区“工程切削钻机的研究与开发”合作项目取得圆满成功。2010年,我们改善民生力度最大。——切实提高教职工待遇。学校在年初工作要点中就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待遇,同时考虑近几年招生规模扩大、物价上涨等因素,在教学科研等建设发展资金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动用自身财力1025万元,对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全校教职工增发了一定数额的津补贴。2010年在职教职工人均绩效工资水平相比2009年增长了29.1%,相比2007年增长了76.5%。——关心师生切身利益。浙江伟星集团在我校原老操场开发商品房,校工会通过组织教职工团购,使教职工购房享受4-6%的优惠让利,有50多名教职工购房,享受优惠共100多万元;学校自08年启动教师房产办证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办证510份,还有45户已进入办证程序;去年年底,学校又向常德市委市政府申请,由学校承建公租房,定向让教职工租赁,以解决教职工住房困难,已得到市委市政府初步同意,学校正就具体运作方式与市有关领导、部门进行接洽咨询。二、“十二五”总体部署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湖南文理学院的发展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我们从未气馁,同心同德,共度时艰,创造了新的辉煌;“十二五”已经开局,下一个五年,我校将如何保持“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奋勇向前,是我们要必须认真面对和庄严回答的重要课题。学校新制定印发的“十二五”规划,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一)“十二五”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基本要求,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特色扬校的办学思路;继续着力推进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注重服务地方经济、注重办学效益的“三个转型”;坚持学科与专业并重,教学与科研协同,完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积极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把我校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居全省同类院校一流、若干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大学。(二)“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二本在校生规模达1.5万人,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00人以上,另包括继续教育在籍在校生总计达2万人以上(不包括三本);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社会竞争力,确保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在95%以上,力争使每一个合格的毕业生都能就业;以培养和引进省部级以上大专家和争取国家级大项目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力争部分学科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条件;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取得一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较大社会影响的科技成果;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硕博比占专任教师75%以上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构建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独立学院体制改革创新,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三)“十二五”发展基本要求实现“十二五”目标,我们一定要树立“三个坚持、三个第一”的观念。“三个坚持”就是:一要坚持解放思想。今天所说的解放思想,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解放思想关键在领导,落实在基层。实践的需要和群众的需求是解放思想的源泉和动力;而将思想解放的成果制度化并加以推广则是领导者的责任。全校教师、管理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解放思想当成每个人的自觉追求,尊重教职员工的首创精神,推动学校健康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今后五年或更长时间,学校正好处在一个要上层次、上水平的重要发展时期,而要实现学校发展从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与优化,释放内部活力以获得持续快速发展。当然,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和失误,但只要是从事业出发、出于公心,就要给予足够的理解、谅解和帮助,不能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失误可以纠正,教训可以总结,失败可以再来,但改革创新的精神不能丢失,改革创新的氛围不能弱化,改革创新的步伐不能停止。三要坚持以生为本。高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招好生,育好才,就好业”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毫无疑义,我们要把以生为本作为最高办学理念,一定要树立起全员、全程、全面育人意识,各项工作都要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机会和能力。“三个第一”就是:教学质量是第一生命线。学校发展成不成功,关键看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人才是否合格,关键还要看我们的教学质量过不过硬。家长将自己的子女交给我们,就是希望我们把他们教好、教成才。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需要抓好教学质量。一定要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第一生命线的观念,这里需要从两个方面严把教学质量关:第一是从严治教,严格教学管理;第二要深化教学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学科建设是第一竞争力。学科是学校发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本“平台”;学科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就成为构筑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搞好学科建设,要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区位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巩固基础、培植特色、加强应用,要通过布局和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学校长远的核心竞争力。师资队伍是第一人力资源。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师资队伍建设是增强学校办学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前提。我们要在进一步强化“人才强校”观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培养和稳定一批高层次人才。对于人才,需要采取一些倾斜和激励措施以达到吸引和稳定;在引进和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考核和使用,制订可行办法,完善评价体系,增强人才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三、2011年工作安排2011年,是我校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给“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重在统一思想,明确今年的基本任务。学校将2011年确定为科学发展之年、加速转型之年和深化改革之年。根据以上“三个年”的工作思路,学校党政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质转型、强本争硕”作为今年乃至“十二五”时期的总目标,吸取经验,把握机遇,突破难点,实现新跨越。所谓“提质转型”,“提质”是目的,“转型”是方式和手段。“提质”重在师资队伍素质,重在本科教学质量,重在学科专业建设;“转型”重在向效益转型,向服务转型,向内涵转型。所谓“强本争硕”,“强本”应是我校从今往后一段较长时期的主业,也是学校生存之基本,“强本”重在人才培养质量,重在就业率;“争硕”,则是学校发展再上层次的标志,“争硕”重在按照国家学位〔2008〕29号文件查漏补缺,重在国家课题立项,重在博士数量,重在高水平科技成果。没有“强本”,“争硕”则失去基础;没有“争硕”,“强本”也必然缺乏后劲。“强本”与“争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围绕以上要求,2011年我们需主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共包括26个工作要点。“强本”方面,尤其要重点抓好“课程建设年”活动;“争硕”方面,重点夯实“两大工程”,即“国家项目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一)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集中抓好“课程建设年”活动。我们将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次课程建设年活动,要求完成九项硬指标:(1)加强教研室(实验室)条件建设,按照既定标准配齐所有97个教研室实验室的基本设施;(2)按照新修订的教学方案、要求全校2631门(初步统计)课程都得制订教学大纲;(3)继续推动教考分离,第四期试题库建设将新增80门左右课程;(4)对全校所有课程按照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评估,确认层次,分层次加强建设;(5)新编写出版 3—5本校本教材,为争取更多省优国优教材打基础;(6)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落实三学期制,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7)根据我校去年底学科专业调研情况,及时调整确定专业选修课方向和选修课程;(8)着力提高学校在全省高校常规性、可比性学科竞赛中的参赛水平,确保名列同类院校前茅;(9)学校投入12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和各学院开展“课程建设年”系列工作,具体经费方案结合学校年度财务预算和教学改革实际由教务处牵头制定,报学校批准后执行。2.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订单式和服务外包式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科学利用中央财政及学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有侧重、分步骤、高标准地建设一批实验中心(室),逐步推进开放式、分层次实践教学;扩大发展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做好校外集中实践环节的深度监控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分段考核;开辟创业教学板块,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工作,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具备一专多能、一专多证,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3.推进专业改造和调整。所有专业都要对接产业导向进行适当改造,或设置与应用领域契合的新方向,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第一志愿录取率很低、到校率和就业率均低的专业,将减少招生指标或实行隔年招生,对的确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该改则改,该停则停;积极创造条件择机申办贴近市场需求的新专业。4.加快国际教育步伐,扩展教育的国际视野,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尽快启动“3+1”或“2+2”模式的国际教育;积极开拓外事平台,推动学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二)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5. 突出狠抓“国家项目工程”。按照校政字〔2011〕8号《国家项目工程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我们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做好这项工作:一抓目标,采取责任分解,多管齐下的措施确保国家项目立项数、实现“保3争5”目标;二抓投入,学校划拨15-20万元的国家项目申报工作经费,校级以上重点建设学科、基地平台等建设经费(学校配套经费部分)的20-30%可以用于国家项目申报工作,学校学术交流经费优先支持国家项目会评专家来校开展学术指导;三抓关键,科技处、学科处、教务处要做好国家项目申报的外联工作,齐抓共管,赢得各方支持;四抓管理,校、院、学科(基地、平台)三级联合建立国家项目工程“专业指导与个人申报相结合、内部挖潜与外部沟通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国家项目申报与立项管理的良性循环;五抓考评,年底对“国家项目”申报立项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并与绩效评价以及津贴分配挂钩,凡新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或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学校将在现行科技奖励1万元的基础上,再给予所在学院或所在单位15万元的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经费,对不能完成国家项目立项任务的校级以上重点建设学科、博士工作室等平台,学校将酌情减少建设经费,直至取消建设资格。6. 加强学科建设。对接湖南省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12大振兴产业发展需要,按照教育部申硕立项建设要求和学校“十二五”规划要求,根据现有学科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制定好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发展规划》;重点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其学科团队,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可以采取非常规措施吸引“大专家”、“大团队”;积极依托校级以上基地与平台建设,培育标志性研究成果,学校将按相关责任书予以奖惩。7.加强基地建设。做好3个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年度考核评估;做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加快去年新立项的校级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博士工作室的建设。8.大力推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以现有校级以上学科平台为基础,以申报省级及以上产学研重大专项为支撑,深入推进产学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鼓励支持教师以创新技术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等,力争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三)突出“人才惟先”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9.重点夯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根据学校“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学校博士总数要达到180名。根据各学院生师比现状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学校决定今年计划引进博士45人。本次会议下发了《2011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方案》供大家研究落实,我希望大家按照这个方案的要求,积极行动,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完成引进任务。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以下四点:(1)高层次人才引进,各学院今年是此项工作的主持者和执行者,责任、经费和奖励都到了各学院,学校与各学院还将在这个会上签订相关责任书,各学院全年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就在大家的努力程度;(2)我们要注意研究高层人才引进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地缘、亲缘、学缘潜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广泛联系高层次人才招聘对象;(3)学院转变为高层次人才引进责任主体之后,人事处要及时做好调整,认真做好指导、服务、协调和考核工作,与学院形成有效联动;(4)经费保障与奖惩,学校将按照计划任务每引进1名博士,给予学院工作经费1万元,同时奖励5000元,在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后,学校还给予专项经费10万元、作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经费补贴,同时,学校实行高层次人才引进责任追究制。12.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工作。注重现有教授、博士的培养提高,结合绩效工资的发放、学校将由人事处牵头,教务处、学科处和科技处配合,每年与每一个教授和博士签订专门协议,规定各自的责权利,学校今年将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授博士的进修与提高,鼓励他们取得更大更新更多的成果;对中青年教师要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制定读硕读博时间表;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专业可安排2~3名专任教师出国访学;支持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做访问学者。(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生工作形式,弘扬高尚的大学文化精神13.加大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学校党委最新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感恩教育,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工作良性互动的无限活力。14.加强学风、校风建设。认真开展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体制和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制;修订完善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三风”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认真组织好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白马湖2011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15.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学习项目计划。全年计划立项资助20个项目,每个项目提供1000~2000元科研经费资助学生科研;争取在常德市5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就业见习基地;抓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争取今年揭牌。16.进一步巩固招生就业工作成果。积极争取招生计划,稳定生源质量,力争今年招收新生5300人;继续落实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努力使每一个合格的毕业生都能就业。(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17.财务方面:全面谋划财务工作,不断提升财务保障能力。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文件,我们要积极争取政策,要重点做好债务化解、专项奖补资金的争取工作,力争专项奖补资金超过1.72亿元;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总额不低于1200万元;做好省市专项经费支持的落实与争取;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尽快研究并推行财务预算执行、项目管理电脑自动化处理系统,强化支出管理,加强各类财务专项检查,围绕教学科研搞好服务。18.国资方面:要进一步摸清国有资产存量及其使用状况,对公有和私有房产进行全面清理和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19.人事方面:加快聘用制改革步伐;加强分级管理,学院要明确人事工作专干;完善各类人员的合同制管理,特别是短期合同用工管理;加强制度建设。20.后勤方面:继续开拓市场,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稳步推进学生食堂自主经营改革,搞好食堂伙食,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保证价格稳定;节约开支,加快水电节能设备安装,降低能耗;加强商业网点经营管理,稳步提高收益。21.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抓好国家、省、市三级培训项目;拓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努力拓宽非学历教育办学渠道;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22.芙蓉学院:研究制订芙蓉学院“迎评”工作方案;加快合作办学工作进程;加强独立学院办学管理模式的政策研究;抓紧做好资产评估、审计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七)加快“三园建设”,重点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23.加快“三园建设”步伐。今年要完成学生宿舍热水和直饮水系统项目建设,上半年必须做好青年教师公寓南栋搬迁改造工作;做好蔡家岗土地的出让工作;抓好技防建设,完善、扩大视频监控系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校园“一卡通”建设方案,加强教学资源与管理平台建设,以及教育行政办公系统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北大门和综合实验大楼项目要在年内进入建设程序;不断提高校园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24.重点加强民生工程。继续争取常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落实筹建公租房工作,缓解中青年教师购房压力,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有利条件;关心离退休教职工,安排好老同志的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加大扶贫助困工作力度,注意为教职工排忧解难;继续做好教职工房产办证工作。(八)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 “十二五”开局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障25.继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创先争优,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26.加强干部能效和作风建设。加强二层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贯彻学校党委行政重大决策的执行力;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做到心系师生,服务师生。27.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坚决做到“三重一大”事项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重点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流程,有针对性地做好有关审计工作和各类专项审计调查。28.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教代会制度,进一步组织好教代会代表和各专门工作小组的经常性活动,延伸教代会职能,加强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与健全;重点做好校(院)务公开工作,加强对校(院)务公开情况的督察,推进校(院)务公开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保证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权力组织的有序运行,加强学校学术规范建设,营造自由开放、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各位代表、同志们:随着“十二五”规划大幕的拉开,我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大学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进取意识,发扬优良传统,激发爱校热情,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征途中矢志不渝、阔步前行!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谢谢大家! 二0一一年三月十八日